×
+发表新主题
分享
开启左侧

[分享][转帖]进阶必看!初学摄影者常犯的18种错误

[复制链接]

[分享][转帖]进阶必看!初学摄影者常犯的18种错误

月影水飘飘 发表于 2006-1-11 02:50:00 浏览:  6339 回复:  18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1页:很多问题可以避免
    在摄影实践中,经验不足的初学者,常会出现一些失误。笔者把初学者常见的18种失误分别列出,并简要分析失误原因,提出防止方法,供初学者参考。

1、用广角镜头拍出的照片四角发黑

    主要是由于闪光灯覆盖面与广角镜头的视场角不匹配。老式闪光灯设计的闪光覆盖面大都只能与35mm的小广角镜头配套,28mm广角镜头的视场角比35mm镜头大12度,因此使画面四周受不到光而发黑。防止的办法有二条,一是在灯光上加散光罩,使闪光成为散射光,以扩大覆盖面;二是用白纱布蒙住灯头,让光线散射,使整个画面都能均匀受光。

2、画面影调模糊

    在排除了相机无故障和手震等原因后,就要检查镜头是否被灰尘覆盖或被污渍染涂。如遇到这种情况,切忌用嘴吹或毛巾擦。应用吹气球吹去镜头上的尘土,再用镜头刷拂去杂物,最后用镜头纸擦拭,使镜片明亮如新。如仍有汗渍、指纹和油垢,就要送相机维修店用镜头清洁液仔细清除。




3、主体人物模糊,背景清晰可辨

    有两种可能,一是手动对焦相机对焦时,焦点没有对着主体或是主体对焦后,在构图中又移动了位置,未重新对焦,使主体不在景深范围之内;二是使用自动对焦相机时,没有按快门“锁定”焦点再重新构图,使焦点在构图中向别处飘移。

4、团体合影照片前几排清晰,后几排模糊

    凡是多排合影照,要保证每个人影像清楚,就要做到三点:一是选择性对焦。五排人合影,选择第二排的对焦;七排人合影,选择第三排人对焦。二是光圈不要设定太大,一般以f4-8为宜,以保证有足够的景深。三是快门速度不要低于1/60秒,以免有人头部转动使影像发虚。

5、胶卷没有曝光

    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傍轴取景相机拍摄时忘记揭镜头盖,取景器中景物清晰,但成像光线没有进入镜头,胶片没有感光。二是手动卷片的135单反相机装片不到位,卷片时没有注意看暗盒片轴是否在相应转动。由于片头滑脱,搬动卷片把手时,虽然快门上了弦,计数器照常计数,但胶片在暗盒中纹丝未动,计数器虽显示36张拍完,实际上没有一张胶片感光。

6、照片四角有黑影

    主要原因有二:一是遮光罩与镜头焦距不匹配。把50mm标准镜头的遮光罩用于28mm焦距的广角镜头就会阻挡进入镜头的光线。因标头的视场角为47度,而28mm广角镜头的视场角为75度。二是用28mm广角镜头拍摄时,原已在镜头上戴有一块UV镜,如再戴一块偏光镜的话,由于偏光镜是两片玻璃叠合而成,边框很厚,再加在UV镜的边框,必然遮挡进入镜头的光线,使照片四角发黑。用广角镜拍摄时如需用偏光镜,一定要先卸下UV镜后再装偏光镜,才能使画面均匀受光。

7、影调死白或晦黑,缺乏影纹层次

    无论照片是黑白或是彩色,只有曝光准确,才能获得明快的影调和丰富的层次。照片死白是曝光过度;照片晦黑是曝光不足。机内测光系统是按18%的中灰反光率设计的,它可以使大多数景物曝光准确,色彩还原,但遇到某些特殊光线或景物,就需要在测光的基础上进行修正。如拍摄雪景如不增加1.5-2级曝光量,白雪就会成为灰白色;如拍摄煤炭,如不减少1.5-2级的曝光量,黑色煤炭就会变成深灰色。因为无论多么高级的相机,也没有思维功能,只会把一切景物千篇一律地按反光率为18%的中灰色调处理。



8、 用电子闪光灯摄的照片仍然曝光不足

    原因有二:一是光圈设定过小。闪光灯的闪光速度一般都在1/1000秒以上,快门已失去控光作用,主要靠光圈大小控制曝光量。没有自动档的闪光灯拍照,要先计算光圈系数 。二是闪光灯电力不足。新买的闪光灯要经过十余次的充、放电,让灯内电容活跃后再正式使用。旧闪光灯充电信号灯点燃只充了70%,在点燃10秒钟后才能真正充满电能,供正常使用。




9、单反相机用闪光灯拍出的照片,有半幅画面是黑影

    这是由于单反相机的帘幕快门与闪光灯不同步所致。单反相机用闪光灯拍照,要注意相机的闪光同步(各相机速度不同)。

10、人像照片背景清晰艳丽,人物脸膛昏黑

    一是逆光拍摄时使用了平均测光,又没有对人物面部补光;二是背景明亮(雪景、沙漠、海滩),使用了内测光推荐的数据进行曝光,背景曝光适度,人物曝光不足。对此有三种办法解决:一是用闪光灯对人物进行补光;二是在测光的基础上加大1-2级曝光量;三是走近人物对准脸部测光,“锁定”曝光量后(用测光记忆钮或改为手动曝光),再退回原位构图,对焦,拍摄。
月影水飘飘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 02:50 显示全部楼层
第2页:拍摄照片也要讲究技巧
11、团体合影,周边人物残缺

    这有两种情况,一是用平视取景相机拍摄时忽略了视差,画面装得过满;二是使用单反相机虽无视差,但画面四周没留余地,扩印时四周压掉了一些画面,彩扩机只扩印出底片画面的95%左右。所以无论使用什么相机,构图时都要留有一定的余地。切忌人物顶天立地,塞满画面。

12、照片有划痕

    如果是底片上有划痕,可能是两种情况造成的。一是大盘片分装卷使用的旧暗盒被污染,出片口绒布上夹有砂粒,划伤了胶片;二是相机背后的压片板上有毛刺,卷片划伤了胶片。使用分装卷前,最好把片头缩进暗盒,用吹气球和毛刷仔细对出片口的绒布进行清洁处理后,再引出片头使用。如相机压片板有毛刺,可用一小块0号砂纸小心地磨掉(注意不要磨伤压板上的漆膜)。

13、整幅照片影调偏蓝

    一是色温很高造成的。阴天或薄云蔽日的天气,自然光色温高达7000-12000K,没有使用校色温滤镜;二是四周有茂密的林荫或巨幅蓝色广告、幕墙等环境反射光的影响。解决办法是在拍摄时,使用一块雷登85B降色温滤镜,如附近有蓝色环境光反射,尽可能移往开阔场地拍摄。   

14、整幅照片影调偏橙红

    以下3种情况都可能使照片影调偏红。(1)日光型彩色胶卷在灯光下使用,又没有使用雷登80B色温转换型滤镜;(2)早晚阳光的色温只有3200K,低色温造成橙红色调;(3)周围有巨幅红色广告或红色建筑物,反射红色光。
15、用闪光灯拍摄人像时,背后投影浓重

    机位闪光拍摄,如人物离背景很近,就会有黑色投影映在背景上。解决办法有三:一是人物离背景远一些,让投影落于地面;二是拆下闪光灯用软线连接进行侧位闪光拍摄;三是利用浅色的天花板或墙壁进行反射闪光拍摄。

16、使用闪光灯,人像眼球血红

    红眼现象在弱光中进行机位闪光容易出现。原因是黑暗光线下,人眼瞳孔放大,闪光灯的强光突然照射,瞳孔来不及收缩,强光直射视网膜,视觉神经的血红色就会出现在照片上形成“红眼”。克服的办法有四:一是拆下闪光灯用软线连接进行侧位闪光;二是让被摄者目光不要直视照相机镜头;三是拍摄前让被摄者注视电灯、窗口等强光源三分钟或预闪一次再拍;四是使用有防红眼功能的闪光灯。
17、拍摄的电视画面上有快门条纹

    我国电视系统每秒传送25幅画面,如果快门速度高于1/30秒,就会出现快门条纹。普通相机拍摄电视画面,快门以1/15秒为宜。

18、雪景影调灰暗,白雪不白

    这是由于曝光不足造成的。雪天地面反光很强,测光表仍按18%反光率设定曝光组合,会把雪景还原成中灰调。如按平均测光或偏中央重点测光曝光,就欠曝1-2级,白雪就成为浅灰色调 。防止办法是,按测光读数增加1-2级曝光量(开大1-2档光圈或降低1-2档快门速度)进行补偿。
月影水飘飘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 02:51 显示全部楼层
第1页:室外人像篇 地点时间人物都重要
    买了数码相机,除了到处拈“花”惹“草”,拍拍风景,遇到最多的或许就是室外人像摄影了。拍美眉,谁都喜欢啊,不过你有没有担心过,拍出的片子交不了差?一番好意换来的却是美眉的白眼,这样的名声传出去可不太好。其实灵活运用一些技法,就可以把室外美眉拍摄得靓丽多彩,通过努力也会有更多的美眉愿意成为你的模特。  

● 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  

    美眉人像的拍摄在时间、地点的选择上比较讲究。通常情况下,晴天的上午9点到11点和下午3点到5点都不错。选择拍摄时间,是因为两个方面的考虑:一个是光线,太阳在斜射时亮度适中,不像中午的烈日下容易产生难看的阴影,也不像阴天那样显得平淡,缺乏主光来造型;另外,柔和的阳光下美眉的表现也相对好一些,眼睛也不容易受强光影响,拍摄出来的照片显得更自然。  

    这里我们只介绍室外拍摄,公园、植物园是比较常见也比较好的选择,一些简单、风格独特的建筑、场景也是不错的地方,如果碰上花季,就来个“人面桃花相映红”吧!

● 前期工作  

◎ 器材的选择和准备

    人像拍摄有多种风格,比较受欢迎的是小景深、虚化背景的风格。这种风格对数码相机有一定的要求——就是大光圈。因此,如果你的数码相机有F2.0左右的最大光圈,虚化背景就比较容易实现。不过如果没有大光圈的数码相机,也并非不能拍出好的人像作品。实际上,虚化背景的目的只是突出主体,是突出主体的一种方法,并非不可改变的原则,你同样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突出主体。拍无定法,充分利用手中现有的资源,发挥出数码相机最大的潜能吧。  

    反光板是比较常用的光线辅助工具,补光、消除阴影、突出眼神等都全靠它的帮助,有了它,拍出来的照片效果大不相同。三脚架也是较为常用的工具,在光线稍暗,快门较慢的时候,有脚架比没脚架的拍摄成功率要高得多。

◎ 化妆、发型和服装  

    化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合适的妆容可以掩盖一些细节、局部的缺陷,让平淡的五官和轮廓显得更加鲜明,摄影化妆和日常化妆略有差异,限于篇幅,这里就不细说了。  
如果模特不是短发,就可以在拍摄时选择将头发放松下垂、扎紧或者盘起来,做出不同的造型,以得到不同的效果。服装最好多带两套,以适应不同的场景。比如在一片绿色的背景下,就可以考虑来个“红花还需绿叶扶”,这样不但画面色彩搭配漂亮,而且人物主题非常突出。  
◎ 与模特的交流

    拍摄美眉与拍摄风景和花鸟虫鱼不同,拍摄者可以充分与其进行交流,得到最大程度上的配合。尽量在拍摄前和模特做一些适当交流。比如在前往拍摄地点的途中,或是者在拍摄前准备器材的时候,了解对方是否有过相关的拍摄经验。交流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模特的形体特征,同时拟订一个简单的拍摄计划。如果模特有良好的身材和体态,那么拍摄全身的效果会不错。如果个头、身材方面不是特别突出,可以考虑多拍半身或脸部特写。好的交流,会让模特放松心情,拍摄时表情和动作也会自然很多,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要提醒大家注意一点:绝大部分美眉都有比较美的角度,要看你能不能发现并将其表达出来。拍不出好照片,不要怪美眉不够漂亮,只能怪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拍摄技巧不济。  
月影水飘飘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 02:51 显示全部楼层
第2页:室外人像篇 拍摄手法与后期制作
● 拍摄技法  

◎ 常用道具和场景选择  

    常用的道具有太阳镜、太阳帽、纱巾、毛公仔、花、手机、椅子和沙发,当然石头、树枝、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甚至灯杆也可以利用。场景的选择方面,类似有柳树、草坪、花丛、走廊、墙壁以及柱子的场景也容易得到好照片。道具和环境的配合,应根据模特的性格和打扮来处理,选择更能发挥出美眉最美一面的道具进行组合。  

◎ 用光和补光  

    比较保险的是前侧光,如果阴影比较明显,就需要在有阴影的一侧用反光板进行补光。要注意调节反光板的远近和方向,尽量减轻主光造成的阴影。但也要注意别喧宾夺主,记住这只是辅助光。如果要一点阴影都没有,那还不如直接选阴天来拍摄。  

    逆光或侧逆光是比较容易得到好照片的光线,但这种光线也更难掌握。逆光能把头发的边缘照亮,钩勒出身形,由于是逆光,光线不可能直接照到美眉的脸,所以反光板又派上用场了。反光板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造出”眼神光,这样整个画面就活了起来,有画龙点睛之妙。  

◎ 拍摄角度  

    最常用的拍摄角度应该是平视。仰拍一阋擞霉憬牵?欣嗨瓶?拥男Ч?U庵峙姆ǘ砸壕?允酒粱蚓低纺苄??南嗷?此稻捅冉先菀资迪郑?裨蚰阒挥?#8220;拜倒”在美眉的石榴裙下了。俯拍也是很常见的角度。同一个场景下,可多变化几个拍摄角度,以确定最佳拍摄角度,也可得到多种不同风格的照片。

◎ 构图  

    人像照片通常可以分为全身、半身和特写。只要按这个模式套,一般问题不大。至于具体的构图,被摄主体的摆放位置既有人喜欢中间,也有人喜欢在黄金分割点(换种说法是放在画面的约1/3处,);既有人喜欢显得正规的主体竖直式,也有人喜欢倾斜的甚至对角线构图,突出动感,不一而足。只要你自己觉得不错,不妨一试,反正不浪费胶卷。   

◎ 曝光模式与组合  

    选择光圈优先,并将光圈设定在最大,这是比较常用的曝光模式。另外“点测光”功能也用得比较多。如果手中的数码相机不具备点测光功能,也不成问题,因为数码相机即拍即现,曝光不准确可以立刻发现,补拍还来得及,实在没把握还有包围式曝光可以使用。  


◎ 模特的形体动作设计

    专业的模特一般都受过专业的形体训练,即使没有人指挥,她们也能摆出多种姿势,主动表现自己美的一面,并间隔一定时间变换表情和姿势。这样拍摄起来比较轻松,略加指点就很好了。但业余的美眉,那就得多花点心思指点她,当她不理解你的意图时,你甚至还要亲自上去摆摆Pose,让她跟着学。如果对摆Pose没有感觉,那就买几本时装杂志,闭门“修炼”,或者平时多看一些平面广告,也会受益匪浅的。  
摆Pose应注意:  

1. 注意手的位置,从高处的摸头发、摸后脑勺,到托下巴、抓衣领、抱肩,再到叉腰、摸腿,一下就得到了很多种Pose。  
2.肩膀的前后、高低调整。胯和肩的配合。  
3.注意头部的运动。既可以歪向一侧,也可以转动;既可以仰起下巴,也可以低下下巴。

● 后期制作  

    数码人像的后期制作很简单,适当的后期制作可以修补拍摄时难以顾及的细节,掩盖某些疵瑕,使人物得到更好的表现。常见的操作有:  
美化皮肤  

    一般使用“仿制图章工具”去痘去斑,用模糊工具或滤镜创造水一般的润滑细腻肌肤。

◎ 虚化背景

    民用数码相机无法做到像135相机用85mm,光圈F1.4那样的超小景深。但利用选区、模糊滤镜等操作可以模仿出类似的效果来。
月影水飘飘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 02:51 显示全部楼层
第3页:夜景篇 曝光控制是关键
      数码摄影是充满了创造和灵感的艺术,而且数码相机本身具有的特色操作性使得我们有一些不同于传统相机的拍摄技巧,例如在微距摄影方面,数码相机相对传统相机来说具有很大的优势,而在夜景拍摄方面,数码相机就显得稍微困难一些。今天我们就和大家探讨一下数码相机进行夜景拍摄的一些技巧。  

提示:准确的曝光控制是数码相机进行夜景摄影的关键。  
◎ 利用场景模式拍摄夜景  

    目前许多中高档数码相机都提供P(自动)、A(光圈优先)、S(快门优先)、M(手动)曝光的拍摄模式,此外大多数的数码相机都提供了场景拍摄模式,最常见的模式就是夜景模式和微距模式两种,还有一些数码相机提供了更细致丰富的场景模式,甚至可以获得傍晚、深夜拍摄模式等功能。通过这类夜景模式一般情况下都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对于大多数的数码相机新手来说,采取这个方式进行夜景拍摄是最简单可行又具有保障的方法,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某些数码相机在夜景模式下不能同步进行闪光操作。  

◎ 电脑合成二次曝光  

    由于夜景拍摄的时候,环境光线弱,反差大,而数码相机采用的是电子感光元件(就是我们常说的CCD),由于技术上的限制造成所得到的信息容易受到噪音的影响,暗部的细节表现力较弱,而一般数码相机不能够像传统相机那样进行二次曝光操作,这是传统相机在进行夜景拍摄时候的常用技巧,不过我们可以通过电脑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先确定所摄影像的文件尺寸和格式以及相机上的各项设定,明确构图,然后在夜晚来临前光线情况还比较好的时候拍摄一张照片;保持原定焦距不变,在华灯初上时,再设定数码相机上的曝光值,一定要注意切勿变动镜头的焦距和更改影像的文件尺寸格式,然后再进行拍摄得到另外一张照片;将两张照片输入电脑,用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或者PhotoImpact之类的软件)进行后期合成处理,如此一来,可以简洁方便的获得高质量的夜景影像。       如此方法也可以炮制精美的人物夜景照片出来。
月影水飘飘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 02:52 显示全部楼层
第4页:夜景篇 对焦主要靠经验
    目前还是采用固定对焦模式的数码相机已经很少,基本都是200万以下的产品,其他许多数码相机都已采用了自动对焦和手动对焦相结合的对焦模式。每一种对焦模式都有相应的特色和适用对象,比如数值调节式手动对焦和对焦环式手动对焦。数值调节式手动对焦通过LCD显示屏中的距离数值调节来达到准确对焦,这种对焦方式操作麻烦,对距离判断要求较高,但对于拍摄夜景此类题材,却能发挥效用。      一般来说,非单反或者非准单反的数码相机在自动对焦的精确度和速度上还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由于普通数码相机对焦感应器对于低反差和低亮度的景物难以准确对焦,所以在进行夜景拍摄对焦时,尽量将对焦点对准明亮的景物上,对准焦后再锁定焦距进行构图。
◎ 白平衡的意外收获

    与传统相机拍摄不同的是,数码相机不是通过附加滤色镜来达到白平衡效果,它只是通过内置程序对整幅图像的色彩进行调节。一般的数码相机都有几种白平衡模式可供选择,更有些数码相机还提供白平衡数值调节(色温调节),更高档一些的数码相机甚至还有自定义白平衡功能,这些都为摄影者提供了更宽广的创作空间。  

    进行夜景摄影时,如果不采用白平衡调节,装饰建筑物及景物的泛光灯所产生的光波,在感光元件上呈现比肉眼所见更为艳丽的色光(由于人眼能自动校正色彩平衡),而傍晚时分的天空在感光元件上表现出更为惊奇亮丽的色彩。如果采用自动白平衡调节,反而丧失了景物艳丽的色彩,照片层次平淡无味。追求特殊效果的读者可以试一试不同的白平衡拍摄的效果,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数码相机的夜景拍摄技巧需要大量实践才能够熟练掌握,根据自己相机的功能和特色,各位读者在拍摄实践中还可以摸索出很多有趣的地方,发挥自己的创作灵感,夜晚的美丽才能够展现出来。  

● 注意事项:

    一般数码相机不配备镜头遮光罩,因此在靠近光源进行摄影时,务必小心光斑的产生。可以用简单的物件进行遮挡。拍摄时,应选取LCD(液晶显示屏)进行取景。考虑到耗电问题,折衷的方法是使用光学取景器进行取景,使用LCD进行构图确认。在黑暗环境下进行拍摄时,显示屏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应该选用光学取景器取景。  

    外出拍摄时,应带足电池和活动存储器。不拍摄时应关闭LCD显示屏。一定要带上三脚架,手持拍摄会大大影响最终影像的素质,采用自拍功能或者遥控拍摄降低抖动带来的影响  LCD显示屏所显示的效果不是最终的照片效果,一般要比实际照片明亮得多,要在电脑上进行准确观察判断。
月影水飘飘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 02:52 显示全部楼层
第5页:自然水景篇 曝光控制需要注意些什么?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每当我们看到瀑布时,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唐代诗人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这段千古佳句。其实,自然界中的水景不仅仅只有瀑布,还有许多类型:或是潺潺流淌的小溪,或是奔腾豪迈的江河,或是明静端详的湖泊……不知不觉中,它们都给我们的生活环境增添了不少姿彩。不过,自然水景虽然在我们眼里看来非常不错,但要用数码相机把它们拍好,却并非易事。

    我们就把拍摄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罗列出来,一一给大家做出针对性的解答。  

◎ 问题一:曝光控制需要注意些什么?  

    很多摄影爱好者往往把一些流水拍成一片纯白色,表面上看好像是反映出了水的本质特征,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实际上水在客观环境中的色彩受到周围物体的影响,即便是完全白色的部分也会根据明暗光线照度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色调过度,也就是说水从白色到灰色充满了微妙的细节变化。拍摄时不仅要表现出水的立体感,也要对其固有的质感做出诠释,达到这一目的的前提就是需要准确的曝光控制。  

    如何实现准确的曝光控制呢?这里要用到“18%灰度标准”的概念,即如果被摄体的反射率大约是18%,那么数码相机就能够准确地测光。但自然水景拍摄构图中充满各种各样的色彩,既有反射率很低的深色调,也有反射率很高的亮色调,因此拍摄水景的时候,就要把取景器中丰富的色彩综合起来判断。如果把画面中各种色彩综合起来,大概会成为中灰度,按相机的内测光一般都会得到正确的反映。但有些时候为了表现傍晚的氛围,或特殊的稍暗影调的需要,可以以1/3EV为单位适当减少曝光量,直至达到所需的效果。否则除非画面反差非常大,通常-1.5 EV~-2EV就能满足要求。  

    在拍摄前应仔细考虑被摄构图中岩石、植物等深色景物与流水、天空等浅色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该构图画面中,深色部分与浅色部分基本上平分秋色,整个画面按灰度影调来计算,大概为50%灰度,大大超过数码相机正常测光18%灰度标准,这样的结果会导致相机误认为构图画面比较暗,需要将较暗的物体达到正常影调,就自行做出增加曝光补偿的决定,最终就看到图2的结果:岩石、植物等深色景物虽然曝光正常,但流水、天空等浅色部分已经严重曝光过度,失去了固有的细节和质感,前后层次的立体感也消失殆尽,显然与我们想像中要表现的效果相去甚远。

    错误的曝光,重点突出了岩石和植物,而流水失去了原有的细节。  
尼康D1X F16.0 1/5s 焦距:20mm    
ISO200 多区平均测光    解决的方法是将平时较多使用的多区平均测光改为中央重点测光或点测光,测量的对象最好选择既有白色流水又有黑色岩石的地方(或处于阴影中的流水),且两者的比例最好控制在1:3~1:4左右,然后将镜头推向长焦端,让测量的区域完全充满取景框,这时画面中白色和黑色混合起来估计约为18%的灰度。虽然植物和岩石在最终的画面中会显得比较深暗,但流水的质感得到了很好的展现,蓝天的色彩也显现出来了,特别是透过树枝的缕缕阳光,薄薄地洒在流水上的光影效果,明暗跌宕起伏,柔美而富有诗意。如果依然使用多区平均测光,则需要减少更多的曝光量,方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正确的曝光,流水薄纱般的质感得到很好的展现。
尼康D1X F22.0 1/5s 焦距:20mm  
ISO125 中央重点测光
月影水飘飘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 02:52 显示全部楼层
第6页:自然水景篇 水平面的位置在哪里最好?
◎ 问题二:水平面的位置在哪里最好?  

    拍摄风光照片时不可避免地会碰到一个比较难处理的问题,那就是地平线。尤其是在拍摄以天空为背景的海面或草原时,一条笔直、毫无韵律的直线横穿画面,若处理不当就会严重影响画面美感,拍摄以水为主题的风光照片当然也有同样的问题。通常的解决方法是利用黄金分割法,把地平线放在黄金分割点上,也就是把画面纵向大致平均分成三份,地平线就位于这上下两条平分线上,至于到底是上黄金分割线还是下黄金分割线,则要根据表现的重点是上面的景物(天、植物等)还是下面的景物了(地面、水面等)。除非特别的要求,最好不要将地平线倾斜放置或置于画面正中部。  

    将水面放在图片下三分之一的位置,对展现前景和背景的丰富层次非常有利。


尼康D1X  
光圈:F14.0 快门:1/250s 焦距:35mm  
IS125 多区平均测光    风景照片中常见的模式,交待的要素最多  

尼康D1X F11.0 1/20s  
焦距:35mm  
ISO180 多区平均测光
月影水飘飘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 02:54 显示全部楼层
第7页:自然水景篇 如何提炼画面的精华?
◎ 问题三:如何提炼画面的精华?

    许多数码摄影爱好者在拍摄自然水景时往往被景色深深吸引而激动不已,进而产生“全部拿下”的想法。但这样往往事与愿违,这种“贪得无厌”的思想常常会导致拍出的照片不尽如人意,其主要原因就是构图显得松散,将许多不需要的要素都吸纳了进来,没有突出主体的特点。“绘画是加法,摄影是减法”,因此,要善于对自己看到的画面进行大刀阔斧的裁剪,提炼出最需要表现、最值得表现的部分。

    如下图,透过湖面的斑驳陆离的湖底和水边的树木非常漂亮,于是加以提炼,得出这张特殊构图的照片,特别是画面中湖底的色块很大,展现出最有特色的自然奇观。画面构图特意偏左,不仅交待了环境特色,更增加了画面纵深感,形成了具有层次变化的画面。这种构图方法表现细腻,传达的重点信息实际上比前两者的多。  尼康D1X F11.0 1/30s  
焦距:200mm  
ISO125 多区平均测光
月影水飘飘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 02:55 显示全部楼层
第9页:自然水景篇 怎样才能拍到绸缎般质感的水流?
◎ 问题五:光线对画面效果有何影响?  

    每一天太阳由东向西,高度也在不断变化,拍摄机位的变化和光线角度的不同组合,可以形成顺光、侧光、侧逆光、逆光等情况。另外,景物产生的阴影会形成不同的反差和大小变化,进而影响纵深感和立体感,拍摄时可以分别选择。比如,晴天的中午和下午,太阳位置较高,特别是阳光接近头顶上方时,光线相当强,容易产生生硬的阴影。这时风也可能较大,水面容易起涟琦,从而显得杂乱无章。相比之下,晴天的早上空气清新、能见度高,利用早晨的光线拍摄水景,画面反差比较大。光线从画面左侧照射,稍显顺光,水面的树枝非常清晰,可以得到纹理清晰且色彩饱和的画面,是拍摄倒影的最好时机。此外,阳光高度和时间还会影响数码相机的色温调校。太阳在早上和傍晚高度较低,色温也较低,拍摄的水容易呈现红、黄的暖色调。日落后半小时,天空由于存在反射光,色温较高,画面容易呈现出蓝色调。越接近午后时刻,色温也就越接近日光的标准色温,基本上在晴天的上、下午均能拍到较真实的色彩。此外,在拍摄时我们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即使将ISO值和光圈调到最低,快门速度还是慢不下去,这是因为光线太强,曝光超出了相机能够控制的范围,这时在镜头前加装一块中灰滤镜即可解决问题。
  ◎ 问题六:怎样才能拍到绸缎般质感的水流?  

    看一些摄影大师的自然水景照片,常常为其磅礴的气势和白纱般的柔美所折服。但一当自己拍摄时,即便是类似的场景、类似的光线、类似的构图,都不能达到那种效果,究竟问题出在哪里?难道是自己使用的数码相机太低档?  

    实际上事实并非如此。下图分别运用了不同的快门速度拍摄同一流水,可以发现,随着快门时间的降低,流水逐渐变成了富有动感的线条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绸缎感,因此慢速快门在拍摄水流时至关重要(当然一副稳定的脚架也必不可少)。用何种快门速度最合适呢?根据实际拍摄的结果来看,像图中这种下落速度不算太快的水流,用快门优先模式,设定到1/3s~ 1/4s就可以了。像瀑布这类气势比较磅礴的流水可以用1/2s~1s的更慢速度来拍摄。这样流水如丝绸般,连贯而富有质感,旁边的水雾也能得到较好的展现。而溪流中的水流较快,用1/3s~1/8s稍快一点的速度就可以了,否则,细节和层次会受到影响。  


尼康D1X F9.0 1/4s  
焦距:17mm
ISO200 多区平均测光  

尼康D1X F3.3 1/45s  
焦距:17mm  
ISO200 多区平均测光  
    选择角度的同时,位置也至关重要。下图采用正面拍摄的角度,但选择了在稍高一些的远处拍摄,这样就可以将整个瀑布纳入眼底,运用数码相机多张拼接的功能,瀑布的全景一览无余,气势恢弘 。  


尼康D1X F22.0 1/4s  
焦距:55mm  
ISO125 多区平均测光(五幅拼接而成)

月影水飘飘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 02:56 显示全部楼层
第10页:自然水景篇 选择怎样的拍摄角度?
◎ 问题七:选择怎样的拍摄角度?

    在拍摄前考虑好数码相机和被摄主体的角度是获得一幅好作品至关重要的因素。例如把下图这个巨大的瀑布作为拍摄对象,就要从这个瀑布以及周围环境所具有的各种要素中找到需要拍摄的素材和景别。拍摄之前围绕景物周围多走走,在大致了解了拍摄场的环境、光照、附近景物等条件的基础上,逐渐缩小目标地点,找到一个自己认为最好的拍摄位置。拍摄中,并不是只有一个角度才能拍到理想的作品,所以在拍摄瀑布时也不能只从一个方向拍摄就宣告大功告成,还应当试试各种各样的可能性。拍摄的角度、距离和视角度高低的不同,即便是同一场景,表现出来的景别就大相径庭了,并不必循规蹈矩。  

    从正面拍摄,很好地表现了瀑布的清凉感  

尼康D1X F22.0 1/2s  
焦距:26mm  
ISO125 多区平均测光

    同样也是在正面拍摄的,但形式上却有了变化,前景中加入了树干,竖直的走向与瀑布流水一致,犹如增加了画框,左上角的树叶和镜头的彩色光斑活跃了画面的氛围。
尼康D1X F22.0 1/3s  
焦距:35mm  
ISO200 多区平均测光  

    相机机位的移动会改变画面整体的气氛,下图就是选择在瀑布的侧面拍摄的,稍向上的仰视更具气势。


尼康D1X F22.0 1/2s  
焦距:35mm  
ISO200 中央重点测光
愿翔· 发表于 2006-1-11 03:55 显示全部楼层
好铁!支持
十二月的猴子 发表于 2006-1-11 05:34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个
画月亮的狗 发表于 2006-1-11 06:19 显示全部楼层
热烈欢迎技术帖
二手烟 发表于 2006-1-11 19:15 显示全部楼层
{/em01}{/em06}{/em06}
昆明YY 发表于 2006-1-13 21:17 显示全部楼层
眼睛酸啊,不过还是有所收获的,谢谢
干巴 发表于 2006-1-17 02:39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偶认认真真学习中!{/em17}{/em17}{/em17}{/em17}
月影水飘飘
 楼主|
发表于 2006-2-3 20:55 显示全部楼层
懒蚂蚁 发表于 2006-2-4 04:25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好帖!{/em1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IT007 APP下载